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口罩?是也不是的问题——后流闲聊46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4-08-23

这段时间后台经常有读者私信一个我以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尽管表述方式各有不同,但在合并同类项并稍加总结之后,整体上可以简单归纳为即“佩戴外科口罩是否安全。不管是提问的新读者还是有经验的老读者或许都会认为这是一个“Yes or No”的问,从而需要一个确切的答案。

尽管公众号已经通过【口罩·其一】~【口罩·其八】的多期分享较为详细的介绍过口罩相关的内容,同时还有相关配套的其他分享作为补充,读者们可以通过系统性的阅读得到比较可能的答案。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个原本应该不是问题的问题,目前仍然是一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如果一定要让我公正中立、客观讨论、分门别类、具体分析、综合比较从而得出一个较为明确的回答的话,结论其实是“Yes and No”。

好了,这个略显冗长的开头只是想致敬一下《Yes, Minister》当中的名场面。而回到问题本身,由于大多数读者在提问时表述的过于笼统,以至于我真的只能恢复“Yes and No”。之所以有这个问题,其实部分读者们没有搞清楚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先解决一些前置条件。放在《闲聊》而不放在正篇当中是为了能更简明的向读者传达问题的关键,所以也不会用文献或者数据来让分享显得更科学,就是简单说说。

  • 什么情况下会被病原体感染?

不严谨地说,就是侵入和接触的病原体数量超过了个体免疫系统所能承受的量。

  • 有哪些关键的影响因素?

不严谨的说,个体的基础免疫情况(基因)、既往感染/疫苗接种带来的预存免疫、防护措施、传染源释放的病毒载量、环境温度湿度和风力风向等。

所以是否会被病原体感染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是一个没有确定标准的,呈现为动态波动的结果。非实验室环境中讨论某种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是需要涉及具体应用环境和背景的。

  • 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有什么区别?

因为是《闲聊》,所以这里不去抠这三种口罩在定义上的具体区别,读者们按照通俗的上的理解即可,具体的可以参照《口罩·其一【口罩的标准我们在讨论不同口罩区别的时候,其实讨论的是:过滤水平密合性适合性

  • 过滤水平

尽管不同口罩对0.3μm颗粒物过滤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标准:

  • 一次性口罩,没有标准
  • 医用外科口罩,≥30%
  • 医用防护口罩,≥95%。不严谨地说,就是“N”或者“KN”后边的数字。

但通常情况下生产口罩这三种口罩的原材料是一样的,所以不严谨的说它们的过滤水平都足以应对绝大多数普通场景下的新冠病毒防护。同时由于静电衰减等影响,厂商通常都会设置一些“过滤冗余”,所以很多“N95”和外科口罩的实际过颗粒物滤效果都会比95%要高,部分N95甚至可以达到97~98%的过滤水平。

  • 密合性

简单来说就是口罩佩戴后的漏气情况,更直白一点就是影响口罩是否可以有效防护气溶胶传播的重要指标。一次性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在设计上主要是用来阻挡飞沫传播和液体泼溅的,所以不严谨的说它们这设计上对密合性没有要求。而医用防护口罩,比如所谓的“N95”,在取得销售资格前会按照标准找几个人在佩戴后通过各种动作来测验口罩的“漏气”情况。所以理论上能上市销售的合格产品的密合性都是合格的。

  • 适合性

尽管密合性都是合格的,但很多读者在购买了某款口罩自行佩戴后会感觉口罩有明显的“漏气”。这是因为脸型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个人的事情,通过了密合度的口罩并不等于说就适合每一个人的脸型,一些品牌的口罩可能在商品设计方面更好,会适合更多人的脸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使用起来都没有问题,所以才需要读者们通过尝试选出更适合自己脸型的口罩。通过一些措施,比如调整佩戴方式、使用双面胶等,也可以盖上口罩的适合性。

所以读者们不要总问我戴的什么品牌的口罩,这个问题没有意义,适合我的并不一定就适合大家。

只有明白了上面的几个基础性问题,我们才能回到“佩戴外科口罩是否安全”的讨论。这个时候,我的回答其实还是:

  • 不严谨的举例1

对于一个刚刚经历过感染的个体,在不重复接触较高载量病原体的前提下,讨论“外科口罩”还是“N95口罩”本身并没有意义,因为在一段时间内他或许不需要口罩来应对同一种病原体的威胁。

  • 不严谨的举例2

对于抗体水平/免疫水平较高的个体,较低载量的病原体接触可能不足以使其发生感染,那么这种时候阻挡飞沫(大载量滴液)的医用外科口罩可能就是足够的。

  • 不严谨的举例3

每个人具体要面对的环境是不同的,如果通风条件足够好气溶胶扩散速度足够快,那么这种场景下医用外科口罩可能就足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 不严谨的举例4

每个人的脸型不一样,也许大多数人戴着都严重漏气的医用外科口罩在部分人的脸上密合度和适合性就非常好,漏不漏气只有自己戴着才清楚。一般来说胖脸配小口罩的适应性可能会好些,所以如果读者们在选择口罩上有困难也可以尝试把脸吃胖点,或者平时吃咸一些(咸了会水肿)。

所以在考虑用什么口罩之前,最好先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现在是什么免疫水平、要去的环境可能是什么样的、自己的脸最近是胖了还是瘦了,都想明白了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也不要总是很纠结其他人戴什么口罩,毕竟别人的脸不是自己的脸,具体效果只有戴的人才清楚。

即便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看似可能“不合理”的要求其实也是有一些没直接写出来的默认前提,比如从发布时间看它就默认了人群普遍具有一定水平的抗体,同时也默认了个人口罩的适合性是没问题的,还特意对一些场景进行了说明。

至于读者问我戴什么口罩?平时用头戴式的医用防护口罩(“N95”或以上水平,根据实际场景选择),毕竟对我来说每次都去判断什么场景可以使用外科口罩是一件很麻烦事情,还要考虑到各种潜在的突发风险,所以直接预留好安全冗余是更省事的办法。“我真有一头牛”。

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本期封面:Ione by John William Godward  (1861–1922)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淡斋达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